13581568870
全国海撒服务热线

海撒资讯

Haisa zixun
海撒资讯
海撒资讯
苦涩的海水,是亲人思念的泪水。
翻滚的浪花,是朋友深情的呼唤。
  • 清晨的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吹过来,我站在大连湾的海葬船上,看着一对老人捧着骨灰盒,慢慢将白色的骨灰撒向海面——那些细碎的粉末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极了老人生前种在阳台的茉莉花瓣。旁边的司仪轻声说:“阿姨,跟叔叔说最后一句话吧。”老人摸着胸口,声音颤巍巍的:“老周,你说要去看海里的鱼,我陪你来了。”这是我第三次参与海葬仪式,每次都会被这样的细节戳中:海葬从不是简单的“撒骨灰”,它的忌讳从来不在封建迷信里,
    2025-09-10
  • 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窗户时,李姐正蹲在沙发前翻旧笔记本——上周刚把母亲的骨灰从医院火化场转到八宝山,今天突然想起要问“能不能把骨灰盒换成母亲生前喜欢的檀木款”,可之前记在便签上的号码,打过去却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这样的慌乱,藏着多少家庭面对生死的手足无措:当悲伤还没褪成淡痕,关于骨灰寄存的琐碎问题就像未拆封的快递,明明刻着“重要”二字,却找不到开启的“钥匙”——而那串能接通答案的电话号码,
    2025-09-10
  • 上海的秋总是裹着桂香漫进巷弄,连那些藏在城市角落的壁葬园,都染上了几分温柔——它们不是冰冷的石碑林,而是装着故事的“城市记忆馆”,连风穿过的时候,都带着些岁月的回声。很多人说起壁葬,第一反应是“严肃”“压抑”,但在上海,这些园子早成了“带着想念散步的地方”,每一寸泥土里都藏着温暖的细节,每一面墙上都写着鲜活的故事。福寿园的“艺术墓区”是最让人动心的地方。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石碑,而是一个个“私人定制
    2025-09-10
  • 前阵子帮邻居李姐跑殡葬手续,她提起母亲生前总说"等我走了,把我撒去大海吧,我一辈子没见过真正的海"。可李姐有点犹豫:咱普通老百姓,真能办海葬吗?现在还有地方搞这事儿吗?其实不止李姐,我身边不少人对海葬都有类似的疑问——既想完成亲人的心愿,又怕"不合规""太麻烦"。今天就结合我了解的情况,和大家唠唠普通百姓海葬的那些"真事儿"。先把最关键的问题说透:普通百姓能不能海葬?答案是"能,而且完全合规"。早
    2025-09-10
  • 九月的风裹着咸湿味扑过来时,我正抱着外婆的骨灰盒站在码头上。盒子是竹编的,泛着浅黄的光,是外婆去年春天在集市上挑的——她蹲在竹筐前摸了又摸,说“这竹篾软和,像小时候坐的渔船舷”。我穿了她织的蓝毛衣,衣角绣着歪歪扭扭的海浪,针脚有些乱,是她去年冬天眼睛花了,凑着台灯熬了半个月的成果。风掀起衣角时,海浪纹晃了晃,像外婆生前摇着蒲扇说“小囡,过来”的样子。外婆总说自己是“海的女儿”。她的童年是在浙东渔村
    2025-09-10
  • 海藏用的骨灰盒需选环保可降解材料,常见有天然木材、环保纸质、生物可降解塑料及海藻基等。选对材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海洋生态的负责,实现真正的自然回归,让海葬成为温柔的告别。
    2025-09-10
单户包船海撒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