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的日子,总飘着点海的咸味儿。小时候蹲在塘沽老码头的台阶上,看爷爷挑着一筐刚捞的皮皮虾走过,虾须子上滴着的海水溅到裤脚,晒干后留下一圈白印;中学时和闺蜜逃掉晚自习,骑车去东疆湾踩沙滩,凉鞋里灌进细沙,硌得脚底板发痒,却笑得直不起腰;工作后加班到凌晨,打车路过海河入海口,看货轮的探照灯把水面切成碎金,风里裹着的咸味儿钻进车窗——海不是远方的风景,是刻在骨子里的“家”。所以当有人问“天津海撒地点在哪里”,答案里藏的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坐标,是“把亲人送回最熟悉的地方”的心意。

天津海事局划定的海撒专属海域,在东疆湾保税港区东侧的渤海海面上,具体坐标是北纬39°07′、东经117°47′。选这儿的理由,像给亲人挑了间“合心意的房子”:这片海域水流平缓,没有主航道的繁忙货轮,不会被嘈杂打扰;海水深度刚好,海底是柔软的泥沙,不像岩礁区那样冷硬;更巧的是,它离天津的海岸线不远——从东疆湾亲海公园旁的专用泊位出发,坐海事部门的白色快艇,大概40分钟就能到达。家属们常常提前半小时到码头,站在岸边的护栏旁看海,有的摸着栏杆上的锈迹发呆,有的掏出手机翻亲人的旧照片,风里飘来的咸味儿,像亲人以前厨房飘出的虾酱香气,多少能平复点胸口的闷。

登船后的流程,藏着让人安心的细腻。海事的工作人员会把清晨从曹庄子花市摘的白菊花,装在编得松松的竹篮里,花瓣上还沾着露水,递到家属手里时,指尖能碰到那点凉。船开到指定海域,广播里的声音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风:“可以开始了。”有的家属会抱着骨灰盒贴在胸口,轻声说两句家常——“昨天你孙子考了满分,我没敢打电话,怕你激动得睡不着”“我把你衣柜里的旧毛衣洗了,晒在阳台,风一吹就有你身上的烟味儿”;有的会慢慢打开盒盖,让骨灰顺着风飘进海里,再抓起一把菊花瓣跟着撒下去。有位穿藏青外套的阿姨说,她撒的时候突然刮了阵小南风,花瓣没往下沉,反而绕着船转了个圈,“像我家老周在拍我的手背,说‘丫头,别哭’”;还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把老伴的照片装在防水袋里,一起放进海里,“她结婚那天穿的红裙子,就是在东疆湾拍的婚纱照,现在带着照片走,她能认出回家的路”。

天津海撒地点在哪里-1

想走这趟“回家”的路,得提前把细节捋清楚。首先要打天津海事局的殡葬服务专线预约,别忘带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工作人员说,之前有家属没带齐材料,抱着骨灰盒在码头哭,看着怪心疼的。选日子要挑春秋,4月到6月或者9月到10月最好,天津的夏天容易起雾,船得等雾散了才能开;冬天风太大,快艇晃得厉害,老人小孩容易晕。登船前穿双防滑鞋,甲板上有海水渍,滑得很;带瓶温水,有的家属会紧张得胃疼,抿两口能缓过来;要是想给亲人带点“伴手礼”,就装个防水袋——有人带了亲人爱吃的桂花糕,有人带了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珠,有人带了张皱巴巴的老粮票,“这样他就能带着自己的回忆,在海里慢慢走”。

其实海撒从来不是告别。天津的海每天都有两次潮汐,涨潮时浪拍着东疆湾的防波堤,“啪”的一声,像亲人在敲门;退潮时滩涂露出密密麻麻的小洞,像小时候一起挖过的蟛蜞窝,用小棍一挑,就能看见蜷着身子的小虫子。下次你路过东疆湾,看小朋友举着小桶追螃蟹,看情侣们在沙滩上写“永远”,看货轮鸣着笛驶出港口——

天津海撒地点在哪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