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海边飘着细雪,风裹着咸湿的味道吹过来,邻居阿姨抱着骨灰盒站在码头,指尖却没怎么抖——因为做海葬服务的小周早把暖手宝塞进了她手里。"我之前总怕冬天办海葬会冻着他,"阿姨摸着布包上的刺绣,声音轻得像落在海面的雪,"可小周说,现在的船都有暖风机,连撒骨灰的纸棺都是加了防水层的,不会因为温度低破掉。
其实我之前也问过小周,冬天真的能办海葬吗?他翻出手机里的排班表给我看:"你看,去年12月我们做了11场,1月8场,都是家属主动选的冬天。"原来现在的海葬服务早不是"春秋限定"了,不少城市的殡葬机构都开通了"全年服务通道",连北方零下十几度的海边,船都会提前两小时预热舱室,工作人员会提前给家属发"冬季海葬指南":要穿防风加绒的外套,要带保温壶装热饮,甚至建议别戴毛线手套——"沾了海风会冻得发硬,不如戴防水的PU手套,能攥住骨灰盒的边角"。
阿姨的海葬仪式是在上午10点开始的。船驶到离岸边三海里的地方,雪刚好停了,小周扶着阿姨走到甲板上,先帮她裹紧了防风衣的帽子:"阿姨,风有点大,您要是觉得冷,就往我这边靠靠。"撒骨灰的时候用的是可降解的纸棺,小周蹲下来,和阿姨一起把纸棺放进海里——纸棺浮在水面上,像一片轻轻的云,没几秒就顺着浪沉下去了。"您看,"小周指着远处的海平面,"冬天的海流慢,纸棺会沉得更稳,就像叔叔慢慢走进家里的客厅那样。"阿姨没说话,却把手里的热姜茶喝了一口——那是小周提前泡好的,杯壁还留着温度。
我问过小周,冬天办海葬的家属最在意什么?他说不是冷,是"有没有被认真对待"。有次一位老人要给去世的老伴办海葬,说"她生前最怕热闹,夏天海葬的人多,我想选冬天,就我们俩"。小周特意安排了一艘小型渔船,只带了两个工作人员,老人坐在船头,把老伴的照片放在膝盖上,对着海说了半小时的话——"他说年轻时和老伴去海边约会,冬天的海边没人,他们就在礁石上啃烤红薯,风把红薯的香味吹得很远。"小周说,那天的海风里真的飘着烤红薯的味道,是他提前让同事在岸上烤好带过来的,"老人闻到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说'她肯定闻到了'。"
昨天我又去了海边,看见有人在放纸船,纸船上插着一支腊梅。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是今天办海葬的家属特意准备的——"他们说,老伴生前爱养腊梅,冬天的腊梅最香,要让她带着香味走。"风把腊梅的香气吹过来,我忽然想起阿姨说的话:"其实冷不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陪他走完了最后一步,而这一步,走得很暖。"
晚上刷朋友圈,看见小周发了条动态:"今天的海葬,家属说'冬天的海像裹了层糖霜的蛋糕,软乎乎的'。其实海还是海,但我们多烧了一壶姜茶,多准备了一件外套,多听了一会儿家属的故事——冬天的海葬,不是'克服寒冷',是'把寒冷变成温暖的一部分'。"
风又吹过来,我裹紧了外套,却忽然觉得,冬天的海不是冷的。它藏着暖手宝的温度,藏着热姜茶的香气,藏着烤红薯的回忆,藏着腊梅的芬芳,藏着所有没说出口的"我想你"。就像阿姨说的,只要心里有温度,再冷的海,都能变成思念的容器。
所以如果你问,冬天可以办理海葬吗?答案是可以的。而且现在的海葬服务,会把每一个细节都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