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亲人的最后一程想归于那片熟悉的渤海,很多天津家庭都会犯愁——"到底去哪撒才合规?手续要怎么跑?"其实不用慌,天津早就把"海上撒骨灰"的规矩捋得明明白白,既守法律,也留温度。
说到撒海的地点,天津的指定区域很明确——就在渤海海域的天津港锚地外侧公共海域。这片海距离岸边约10-15海里,是海事部门专门划出来的"安全区":不影响商船航运,也符合环保要求,连撒骨灰的深度都有讲究——要在海平面以下20米以上,避免骨灰被海浪冲回岸边。对老天津人来说,这片海不陌生:爷爷当年摇着舢板打渔的方向,爸爸带自己捡花蛤的海岸线,如今成了亲人"回家"的路。
办手续其实没想象中麻烦。直接找天津市民政局认可的机构就行,比如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或者一些有资质的第三方殡葬公司——他们会帮你对接海事局,办出海许可证,还能协调船期。需要带的材料就几样:亲人的死亡证明、骨灰寄存证、所有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提前一周报备就行。工作人员会提醒你选个好天气:春秋季最好,风小浪平;夏天别选正午,海上的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冬天得裹紧羽绒服,渤海的寒风能钻到骨头里。

真正到了撒海那天,细节里藏着温柔。船会慢慢开到指定区域,工作人员会把可降解的骨灰盒递过来——现在都用玉米淀粉做的,泡在海里不到一个月就化了。你可以把骨灰和提前准备的菊花瓣混在一起,慢慢撒进海里:花瓣顺着海浪飘,骨灰跟着水流沉,风里说不定还能闻到一丝咸咸的海味,像亲人从前坐在阳台抽烟时,飘进来的海风。有的家庭会带一瓶亲人爱喝的津酒,倒一点在海里,说一句"爸,再喝口家乡的酒";有的会带一束晒干的芦苇花——那是他当年在海边种的,现在跟着他一起回了海。
其实撒海从来不是"结束",是把亲人的牵挂交给更辽阔的地方。天津人的根在海,老渔民说"海是活的,藏着所有人的魂",所以撒海更像"把人送回了家"。不用怕找不到他,下次去海边看日出,风里的咸味是他,浪拍在礁石上的声音是他,连沙滩上的贝壳都像他从前捡给你的那枚——圆滚滚的,带着海的温度。
最后想提醒一句:别信那些"私人船随便撒"的说法,不合规的撒海会影响航运安全,也对不起亲人。找正规机构,走合法流程,让那片熟悉的渤海,好好接住他的最后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