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黄浦江畔,风里飘着淡淡的咸湿味。有时候会看到几个身影站在码头,望着远处的白帆——那是载着亲人"归海"的船。近年来,上海海葬逐渐成为一种"温柔选择",不用买墓地,不用挤着扫墓,让亲人与海相伴。但很多人心里犯嘀咕:办海葬要走哪些流程?要花多少钱?今天就用最实在的话,跟大家唠唠这些最接地气的问题。

想办海葬,第一步得找对"门路"。上海的海葬服务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像龙华殡仪馆、宝兴殡仪馆、浦东殡仪馆都有专门的海葬服务窗口,或者直接打12345市民热线咨询。去年陪邻居张阿姨办手续时,她先去了龙华的服务点。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粉色清单,耐心解释:"需要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原件,您的身份证和户口簿,还有骨灰——要是还没火化,得先去殡仪馆火化;要是已经火化了,带骨灰盒或者用我们免费的环保袋都行。"材料交齐后,登记个联系方式,就等着排期了。一般排期1-2个月,旺季(比如清明前后)可能要等2个月,但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周打电话通知,不用天天催。

等排到日子,流程就更顺了。那天张阿姨起得早,穿了老伴生前送的藏青色外套,带了一张皱巴巴的老照片——是他们1985年在外滩拍的结婚照。集合点在浦东的华夏公墓门口,有大巴等着送家属去码头。到了码头,先在小礼堂里办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墙上挂着逝者的照片,桌上摆着鲜花,工作人员会念一段追思词,家属也可以上台说两句话。张阿姨握着话筒,声音有点抖:"老头子,你以前总说要去看东海,现在我陪你去。"仪式结束,大家分批上船。船是那种中型客轮,有扶手和座位,工作人员会提醒"别站在船边,风大"。船开出去大概40分钟,到了指定海域(一般是长江口外的东海),工作人员把鲜花和骨灰混合在一起,装在竹篮里。张阿姨捧着竹篮,慢慢走到船尾,把骨灰撒进海里。海风卷着花瓣飘起来,落在她发间,她笑着说:"老头子,你闻闻,海的味道是不是像你当年带的咸鱼干?"撒完骨灰,工作人员会给每个家属发一张"骨灰撒海纪念证",红本本上写着逝者的名字、撒海日期和海域坐标,算是给家属留个念想。

最让人放心的是费用——真的很"亲民"。上海从2019年就推出了"骨灰撒海全免费"政策,基本服务都不要钱:包括骨灰撒海的操作费、船只使用费、告别仪式的场地和鲜花、家属的往返大巴,甚至连环保骨灰袋都是免费的。要是有额外需求,比如想加个"播放逝者视频"的环节(需要投影和剪辑),或者买个刻名字的贝壳纪念牌,这些才需要自费,但价格不贵。张阿姨加了个视频,花了200块;后来又买了个刻着"王建国"名字的贝壳,30块钱。总共算下来,就花了230块,比买块墓地便宜几万块,张阿姨说"比我想象中划算太多"。

上海海葬流程费用标准是多少-1

最后再提醒几个小细节,别犯迷糊。第一,一定要提前准备材料,尤其是死亡证明和火化证,丢了的话得去派出所或殡仪馆补,麻烦;第二,出海那天穿舒服点,别穿高跟鞋或拖鞋,船板滑;第三,老人和小孩要注意保暖,海上风大,容易着凉;第四,要是想带逝者的私人物品(比如手表、围巾)一起撒海,得提前跟工作人员说,他们会帮忙处理;第五,不用买太贵的鲜花,服务点有免费的白菊,足够用了。

其实海葬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一起"的感觉。张阿姨现在每周都去外滩散步,望着黄浦江的船,说"老头子在东海,我在黄浦江,其实就隔了一条江"。有时候她会带个塑料盒,装着老伴爱吃的花生糖,撒一点在江边:"给你留的,别跟小朋友抢。"海葬不是

上海海葬流程费用标准是多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