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连云港海岸线,风裹着咸湿的水汽掠过礁石,远处的货轮拖着淡蓝的航迹缓缓驶向天际——这里不是普通的观海处,而是许多人生命最后一程的“温柔终点”。近年来,选择海葬的连云港市民越来越多,但不少家属仍在问:“海葬服务中心在哪?该怎么联系?”我们就把这份藏着温度的“入海指南”,慢慢讲给你听。
连云港海葬服务中心设在连云港市殡葬服务中心内,具体地址是海州区盐河南路126号。对带着思念来的人来说,找起来并不难:紧邻连云港市殡仪馆,旁边就是盐河生态公园,沿着盐河南路往南走,看到“连云港市殡葬服务中心”的蓝色招牌,再往里走50米,就能看到“海葬服务窗口”的指示牌。如果坐公交,18路、21路到“殡葬服务中心站”下车,抬头就能看见——毕竟,少走一步路,都是对思念的安慰。
去年春天,陈阿姨揣着老伴的死亡证明来的时候,手还在抖。服务中心的小王赶紧搬了椅子让她坐,递了一杯温水:“阿姨,别急,我们一步步来。”其实海葬的手续没想象中复杂:带逝者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死亡证明(医院或派出所开具均可)、家属身份证,还有逝者一寸免冠照片——照片要用来做纪念证书,去年有位大爷带了逝者年轻时的笑照,说“要让他带着笑入海”,工作人员就把照片扫描印在证书上,家属拿到时眼泪掉在纸上,却笑着说“这才像他”。从登记到确定出海日期,通常3-5个工作日,除非遇恶劣天气调整——毕竟要等风小浪平,才敢让家属上船。

真正的仪式在海上。服务中心的船是专门改造的,淡蓝色船身,船头有小平台放花瓣和骨灰盒。每次出海前,船员会检查两遍救生设备,备齐遮阳棚、矿泉水、急救包——夏天怕晒,冬天怕冷,风大时多备防风外套。去年夏天有位老人怕晒,小张特意绑了块防晒布,还递了防晒霜:“阿姨,涂一点,海边太阳毒。”船开到东西连岛附近的海葬点(北纬34°45′,东经119°25′),关掉发动机,海面只剩浪拍船舷的声音。家属可以把骨灰盒轻轻放入海,或混着花瓣撒下去——去年有位奶奶,把老伴的骨灰和着菊花瓣撒向海面,说“他生前爱养花,这样也算陪他”,花瓣漂在蓝海上,像一场温柔的雪。
海葬后的温暖还在延续。服务中心会给家属发“海葬纪念证书”,上面有逝者姓名、入海日期和经纬度——像给亲人的“海之坐标”。每年清明,中心会组织“海祭”活动,家属可以来海边放花灯,或通过“云纪念”平台留言。去年清明,陈阿姨来放花灯,灯上写着“老周,我来看你了”,工作人员悄悄拍了照片发给她,后来她把照片洗出来放在相册里,旁边写着“老周的新家”。
其实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最怕听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他们把流程写成小册子放在窗口,咨询电话(0518-8541XXXX)24小时有人接——上个月凌晨两点有家属打电话问“忘带逝者照片会不会影响登记”,小王赶紧说“没关系,明天带过来就行,我们等你”。对来这里的人来说,地址不是终点,是“起点”——从这里出发,把亲人送到“海的怀里”,而工作人员就是牵线的人:一边牵着思念,一边牵着海。

如果你在找连云港海葬服务中心的地址,不妨带着思念去看看——盐河南路126号的风里,有盐的咸、花的香,还有“好好说再见”的温柔。生命的最后一程,值得这样的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