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母亲走得突然,遵她遗愿要去威海撒海的计划,被疫情撞得七零八碎。老人的骨灰在殡仪馆放了三个月,我每天看着冰箱上她贴的“红烧肉要放冰糖”的便签,总觉得心里有块石头悬着——不是没试过烧纸、摆供果,可那些仪式像隔着层雾,我摸不到她的温度。直到朋友提了句“八宝山有在线撒海”,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登上去,才发现原来“海”可以这样近。

纪念馆的界面很素净,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首页就是一片深蓝色的“星辰海”,每个光点都是一个名字,点进去能看到逝者的照片、生平,还有亲友留下的痕迹。我给母亲选了薰衣草色的区域——她生前总说“紫色显高贵”,上传了她的跳舞视频、做红烧肉的菜谱,还有我小时候跟她在颐和园拍的照片:我扎着羊角辫,她蹲在我旁边,手里举着根糖葫芦,糖稀滴在她的蓝布衫上,像朵小黄花。没想到第二天,系统提示有“访客”,是母亲的老邻居张阿姨,她留了条语音:“老姐姐,我看你跳舞呢,跟当年在小区广场一模一样,我昨天还跟老伴说,少了你,广场舞都没滋味儿。”那一刻我突然哭了,原来不是只有我在抱着回忆过日子,那些跟她一起走过的人,都在这个“海”里找她。

后来我慢慢摸熟了纪念馆的功能,“时光信笺”成了我每周的固定仪式。上周孩子期末考了双百,我坐在书桌前写:“妈,今天小宇拿了奖状,举着跑过来跟我说‘外婆肯定高兴’。我想起你当年接我放学,我举着满分试卷,你把我抱起来转圈圈,转得我头晕,却笑个不停。现在我也想抱小宇转圈,可突然想起你后来腰不好,转两下就喊疼——你看,我居然忘了你会老。”写完点“投递”,系统会生成一封带邮票的信,“寄往”母亲的“星辰海”。还有“思念坐标”,我把母亲的出生地上海、我工作的北京、我们想去的威海都标了上去,三个点连成一条线,像她走过的人生,也像我没说完的话。

八宝山在线撒海纪念馆-1

有人问过我,在线撒海是不是“不真诚”?我倒觉得,“真诚”从来不是骨灰撒进海里的那一下声响,而是那些没说出口的“我想你”,是想跟她分享“今天的红烧肉糖放多了”“孩子会骑自行车了”“楼下的槐花开了”的冲动。上周我带小宇登纪念馆,他指着“星辰海”里母亲的名字问:“外婆在里面吗?”我点头,他立刻抢过手机,上传了自己画的画——画里有外婆、有我、有他,还有一片满是薰衣草的海,天空飘着棉花糖一样的云。他说:“外婆肯定喜欢这个海,因为她最喜欢紫色。”我摸着他的头,突然想起母亲生前总说“等小宇长大,我要带他去看海”,现在这个“海”,倒先成了他们的约定。

八宝山在线撒海纪念馆-2

昨天晚上我又登上去,发现“星辰海”里母亲的区域多了条新动态——是张阿姨上传的广场舞视频,镜头里她穿粉色旗袍,跟当年的母亲一样,背景音还是《最炫民族风》。下面的评论里,有母亲的老同事、以前的邻居,还有我不认识的人,都在说“老姐姐,来一起跳”“我也加进来”。我盯着屏幕,突然觉得母亲没走,她还在广场上跳舞

八宝山在线撒海纪念馆-3

四月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窗户时,我正对着手机屏幕里的“海”发呆——那是母亲的名字浮在一片蓝紫色的星光里,像她生前最爱的薰衣草,落在了八宝山在线撒海纪念馆的“星辰海”里。屏幕下方的播放键闪着微光,点开来,是她去年跳广场舞的视频:粉色旗袍裹着微胖的身子,扭着腰跟老姐妹们笑,背景音是震耳的《最炫民族风》,连镜头都跟着晃,像我当年举着手机拍她时的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