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用撒海的方式与亲人作别。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墓地,而是慢慢懂得——生命最温柔的结局,或许是回到自然的怀抱里。尤其是对那些生前爱逛什刹海、爬香山,或是总说“想看看大海”让骨灰随着海浪融入渤海湾,倒像完成了他们没说出口的心愿。

说到具体的撒海位置,北京的家属们其实不用跑太远。北京市民政局指定的撒海服务,通常从天津港出发,航行1到2小时后到达渤海湾的指定海域。天津港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开车1个半小时就能到,交通很方便。常用的码头是塘沽新港或东疆国际邮轮码头,上船后船只会避开繁忙航道,驶向一片开阔安静的海域——这里水深足够、水流稳定,是民政部门专门划定的“骨灰撒海点”,既符合环保要求,也能保证仪式的庄重。

北京骨灰撒海的位置-1

去撒海之前,有几个细节需要提前留意。要提前1-2周预约,联系殡葬服务机构或市民政局撒海办公室,准备好死亡证明、亲属身份证、骨灰盒证明等材料。还要关注天气,风力超过5级的日子会改期,避免航行危险。船上的仪式很贴心:工作人员会引导将骨灰装入可降解布袋,或与鲜花一起撒入大海,有的家属会带亲人喜欢的小物件,整个过程没有繁琐程序,却满是温度。

其实对很多北京家庭来说,选择撒海从来不是“将就”,而是更温暖的选择。有位阿姨的父亲是老水手,生前跑过天津港到青岛的航线,总说“大海最包容”。父亲走后,她从北京开车到天津港,看着骨灰融入海浪,忽然想起父亲的话:“等我老了,就去海里当‘老船长’。”还有家庭因为环保,觉得墓地占用土地,而撒海让生命回归自然——逢年过节去天津港海边走走,吹海风就像和亲人“聊天”。

在北京这样的快节奏城市里,撒海保留了最本真的温柔。没有拥挤的墓地,没有清明的堵车,只有大海的潮起潮落,像亲人永远在身边。对北京人来说,撒海不是告别,是换个方式陪伴——就像小时候逛北海看湖水,现在看大海的浪花,一样的温柔,一样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