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突然想吃海鲜,翻遍手机找旧宫附近的市场,没想到这一圈逛下来,倒摸出了几个藏在烟火里的好地方。
沿着旧宫大街往南走,过了红绿灯就能闻到熟悉的鱼腥味——旧宫海鲜农贸市场到了。市场不大,铺位挤得满满当当,卖鱼的木台面上还留着刚泼过的水迹,卖虾的塑料盆里泡着冰块,连空气里都飘着股咸鲜的海味。上次来买鲈鱼,摊主大叔抓起鱼往台面上一放,鱼尾巴还甩得水花四溅,他笑着用袖口擦了擦手:“你看这活度,回家做清蒸,撒点葱丝淋热油,保准你连汤都喝光。”旁边卖皮皮虾的阿姨更热情,见我盯着虾筐犹豫,直接递过一只带黄的:“姑娘你摸,这虾籽硬邦邦的,蒸十分钟,连壳都鲜得能咬出汁。”我挑了两斤,她还往塑料袋里塞了把碎冰:“天热,别让虾闷坏了,回家赶紧做。”
说到买得多或者想囤点冰鲜,德贤路那边的海鲜批发城得提一嘴。早上六点多来,门口的货车刚卸完货,一箱箱基围虾堆在地上,虾须还沾着海水,价格比菜市场便宜五块钱一斤。上次家里请客,我来买帝王蟹,老板戴着橡胶手套帮我翻螃蟹:“你看这蟹腿,硬得能敲开核桃,里面的肉肯定满当当。”称完重他又拿出刀,免费帮我把蟹壳撬开、蟹腿剁成块,装在保鲜袋里递过来:“回家直接下锅煮,省得你麻烦。”批发城还有个卖三文鱼的摊子,师傅戴着透明口罩,现切的鱼腩带着大理石纹,肥嫩的肉汁顺着刀背往下滴,我买了半斤,回家蘸着芥末酱油吃,鲜得直眯眼。
其实最贴日常的还是社区里的便民海鲜点。清逸园小区门口的老夫妻摊,我几乎每天送孩子上学都能碰到。他们的摊子小,就摆着几筐鱼、几盆虾,但每样都新鲜得发亮。老板娘认识常客,见我过来就举着条带鱼喊:“姑娘,今天留了最宽的,你看这鱼身,没有破肚,煎的时候焦焦的,香得很。”我接过手,带鱼的鳞片还泛着银白的光,摸起来硬挺挺的——这是刚捞上来的标志。有时候晚下班,老板还会留着点虾:“知道你爱吃活虾,特意给你留的,赶紧拿回家煮。”
逛完这几个地方,我倒觉得旧宫的海鲜市场没有网红店的花哨,胜在那股子烟火气。这里的老板不会说什么“有机”“进口”的虚话,只会用最实在的方式告诉你:“这鱼活,这虾鲜,这贝类没沙子。”要是问我买海鲜的小技巧,就一句话——早去!不管是大市场还是小摊子,早上的货是刚到的,鱼眼亮、虾弹跳、贝类紧紧闭着壳,挑这样的准没错。
现在我再想吃海鲜,再也不用翻手机找攻略了——沿着旧宫大街走,或者往德贤路拐,甚至小区门口的摊子,总有个地方能买到带着海味的新鲜货。毕竟最鲜的味道,从来都藏在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