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处理方式及意义

撒入大海

在海葬时,将骨灰盒一同撒入大海是极为常见的做法。大海广袤无垠,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当老人的骨灰被撒向那片蔚蓝时,顺势把骨灰盒也撒入其中,它们会在海水的涌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这寓意着逝者回归自然,与海洋融为一体,仿佛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了海洋的一部分,继续参与着自然的循环。从文化角度来看,在古罗马时期海上葬礼就是一种荣耀的送别方式,象征着逝者的灵魂与海洋永恒相融合;在东方文化里,海也被视为包容万物之处,骨灰归还于海意味着生命回归自然,灵魂得到释放和升华。这种做法遵循了海葬的传统习俗,完满地完成了最后的仪式使命,是对逝者深深的尊重,也让生者感受到亲人以一种别样的方式长存于天地之间。

深埋处理

有部分家庭会选择在撒完骨灰后,把空的骨灰盒带回陆地,在老家或者其他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地方进行深埋。老家往往承载着逝者和家人诸多的回忆,是情感的寄托之所,把骨灰盒深埋于此,就好像逝者依旧与这片熟悉的土地、与亲人们紧密相连。又或者选择在那些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比如曾经和逝者一起留下美好回忆的地点,让骨灰盒静静地待在那里,承载着家人无尽的哀思。每一次来到这片掩埋骨灰盒的土地前,生者心中那份对逝者的思念与敬意都会油然而生,仿佛能跨越时空,与逝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让思念有了具体的承载之处。

家中供奉

对于一些希望骨灰盒继续留在身边的家庭而言,将骨灰盒保存在家中,设置简易灵堂或神龛用于日常祭奠和追思,是一种情感上的重要寄托方式。在家里专门辟出一处安静的角落,放上骨灰盒,摆上逝者的照片,再点缀些鲜花等物品,营造出一个肃穆又温馨的追思空间。在如清明等祭祀节日时,家人们可以方便地在这里进行缅怀,点上蜡烛,摆上供品,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与牵挂,让逝者仿佛依旧陪伴在家人身边,给予生者心灵上的慰藉,让那份亲情在岁月中得以延续,不会因距离而变得遥远,也让家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温暖氛围,饱含着对逝者的眷恋。

环保处置

要是骨灰盒的材质易于降解,比如采用一些可自然分解的环保材料制成,那么可以考虑放置在森林、草地等特定环境中。森林有着蓬勃的生机,草地有着盎然的绿意,将骨灰盒置于其中,让其自然降解成为大地一部分。这既符合当下人们所倡导的环保理念,也使得骨灰盒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自然,融入到更广阔的生态环境之中,就好像逝者化作了自然的养分,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长,以一种充满生机的方式继续存在,体现了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也让生者在追思逝者时,能感受到那种与大自然交融的别样情怀。

其他创意处理方式

制作纪念品

在老人海葬后,有些家庭会选择更具个性化、创意性的方式来处理骨灰盒,让它以别样的形式继续承载对逝者的思念。比如,可以提取骨灰盒的部分材料用于艺术品创作。像现在有一些机构能够将骨灰制作成宛如地球般透彻的蓝色项链坠饰,通过特殊工艺把骨灰融入其中,制作成独一无二的饰品,佩戴在身上,仿佛逝者就时刻陪伴在身边,是一种很特别的纪念方式。
还有把骨灰制作成钻石的做法,由于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而人体骨灰中也含有碳元素,利用专业技术萃取骨灰中的碳元素,再经过高温高压合成法,使碳围绕着籽晶形成晶体,最后切割打磨成闪闪发光的钻石。钻石腰围还可以镭射上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座右铭等内容,并且搭配各种形状、材质的钻托,做成戒指、吊坠等,既美观又能随身携带,成为一件极具纪念意义的珍藏品。
另外,骨灰也能制作成生命晶石,经过高温晶石化后,会形成像雨花石般的石头,体积约占原骨灰的 10%,可以将其制作成项链、戒指等饰品携带在身边,价格相比墓地要低很多,还能大幅降低市民丧葬负担,也方便那些长居外地或者国外的子女随时缅怀逝者,感觉亲人就在身边。这些利用骨灰盒材料或是骨灰制作成的纪念品,都让骨灰盒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继续存在,成为纪念逝者的别样载体,承载着生者独特的情感与回忆。

留存骨灰盒作为纪念

当骨灰盒有着特殊价值的时候,家属往往会选择将其留存在家中。比如有的骨灰盒有着精美的工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其制作材质精良,雕刻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者它承载着家族传承,可能是家族中一直沿用下来用于安放逝者骨灰的特殊容器,有着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又或是和逝者有着特殊情感联系,也许是逝者生前亲自挑选,或是有着特别故事的骨灰盒。
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可将其留在家中,用来存放逝者的遗物,像照片、信件等。把骨灰盒摆放在家中一个安静、庄重的地方,每次看到它,都能唤起对逝者的回忆,成为缅怀逝者的一种情感依托,让生者的思念有了具体的承载之处,也满足了家属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仿佛逝者依旧在生活中有着别样的 “存在”,给予生者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