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那天,我陪着朋友站在船头。风裹着咸湿味儿扑过来,她捧着米白色袋子,指节发白——那是她妈妈的骨灰。袋子是玉米淀粉做的,摸起来像厚纸,却结实得很。她慢慢解开棉线,骨灰顺着海风掉进海里,化成细白丝儿,跟着浪走了老远。后来她跟我说,选这袋子时店员说“几个月就被海里小虫子啃没了”,她觉得好,像妈妈又回了自然。

很多准备海葬的家属,头一回选袋子都慌:装骨灰的袋子,到底要啥样?真不是随便找个塑料袋就行。海葬是“回归自然”,要是用普通塑料,那袋子得在海里漂几百年,分解成微塑料被鱼吃,再绕回人类盘子——这哪是回归,明明是添乱。所以选袋子第一原则,得“能被自然收了”。

海葬骨灰用什么袋子装-1

现在常见的环保袋子就几种:玉米淀粉的最普及,看着像塑料,其实是粮食做的,海里3-6个月就被微生物啃成水和气儿,没残留;纸浆袋是再生纸做的,厚点的能防点水,撒的时候不裂,有些还能印东西——比如亲人爱喝的茶、喜欢的花,印在上面,像给袋子贴了层“专属标签”;棉麻的也热,摸起来软乎乎的,像家里旧衣服,有的家属会把亲人头发缝进去,撒的时候连带着记忆一起沉海。

海葬骨灰用什么袋子装-2

除了环保,家属最在意的是“温度”。我见过个老爷爷,选了藏青色棉麻袋,上面用红丝线绣了朵月季——那是他老伴生前最爱的花。他说:“她一辈子穿棉麻,说比化纤舒服。这袋子摸起来,就像她的衬衫。”撒的时候风把袋子吹鼓,月季在风里晃,老爷爷捧着袋子轻说“走啦”,袋子顺着海水漂了会儿,慢慢沉下去,像老伴笑着往海里走。

还有些细节容易漏,但特重要。比如尺寸:一般骨灰1-2公斤,袋子得装得下——别太小,装的时候漏;也别太大,显得空荡。密封性也得注意,海边风大,要是袋子没封好,没撒就漏了,得多慌?我朋友那袋子有自封条,装的时候封紧,撒前解开,刚好。

最后想提个醒:拿不准就问海葬机构,他们有推荐,还能告诉你当地规定;网上买得看评价,这家纸浆袋有人用过,没破”“玉米淀粉的反馈说降解快”;提前准备,别当天才买,万一不合适,慌慌张张的,对不起亲人。

选袋子这事儿,说到底是“最后一次好好陪他”。不用贵,不用华丽,只要能让骨灰稳稳回海里,让你捧着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他的”——就像朋友说的,那玉米淀粉袋子像妈妈的手,软乎乎的,却有力量,把思念轻轻放进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