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社区咨询海葬,她攥着老伴的身份证反复问:“姑娘,海葬是不是得花好多钱?我退休金就三千,怕负担不起。”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顾虑,我碰过不少——老人想回归大海,子女却先犯愁:海葬到底要不要花钱?要花的话,又是哪些地方要钱?
先给个明确答案:海葬不是“免费的午餐”,但也绝不是高不可攀。目前国内的海葬服务主要由殡葬机构或民政部门合作的公司提供,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块不等,具体要看服务内容。不过别急,不少城市为推广绿色殡葬,针对本地户籍居民有免费或补贴政策,比如北京、上海、青岛这些沿海城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甚至能“零花费”完成海葬。
说到海葬的费用,得拆开揉碎了说。最基础的环节有三个:一是降解骨灰盒,这是海葬的必需——普通骨灰盒不能降解会污染海洋,专门的可降解骨灰盒价格大概100-300块,材质多为纸浆或淀粉基,泡在海里几个月就会分解;二是船只租赁,海葬得坐船上到离海岸10公里以上的指定海域,船费按人数算,10人以内的小型船费用500-1000块,中型船人均分摊更便宜;三是仪式服务,比如鲜花撒放、追思环节,基础套餐大概300-800块,加个性化服务(如播放音乐、投放漂流瓶)会稍贵些。部分地区需要公证骨灰归属,手续费50-100块,正规机构一般会协助办理。
不同城市的海葬成本差别不小。北京对本地户籍家庭有“全免费”政策:降解骨灰盒、船费、仪式服务都免,只需要自己承担骨灰运输到集合点的费用;上海则是补贴1500元,基础套餐2000块的话,自己只需掏500块;烟台、泉州这类二三线沿海城市,基础套餐大概1000-1500块,没有补贴但流程简单。非沿海城市比如武汉、成都,想海葬得先运骨灰到沿海,运输费200-500块,加上当地服务总费用大概2000-3000块,但很多家庭觉得能完成老人心愿,这些钱花得值。

还有些细节要提醒:一定要找正规机构,避免“黑中介”用不能降解的骨灰盒糊弄,或者把船开到近岸敷衍;问清楚“隐性费用”,正规机构报价透明,不会额外收“海域使用费”“人工费”;热门城市比如上海,海葬名额得提前1-2个月预约,尤其是清明、冬至高峰期,晚了可能排不上。
其实海葬的费用从来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花得值不值”。回到热爱的大海比挤在公墓里更安心;让老人走得体面比办虚浮的仪式更重要。要是你在考虑海葬,不妨先去社区或民政部门问一问——说不定能找到免费政策,更说不定你会发现:让老人回归大海的成本,其实比你想的要低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