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海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水。它裹着咸咸的风,装着老辈人的渔歌,藏着孩子们的浪尖尖叫,连海浪拍岸的声音都像极了亲人的絮语——所以很多大连人说,最后要把亲人送回海里,不是告别,是让他们回到最熟悉的“家”。

说起大连的海,最先想起的总是星海公园。这个陪着大连人走过百年的老公园,连海风里都浸着烟火气。百年城雕的台阶上常坐着沉默的人,怀里抱着布包,等夕阳把海面染成琥珀色时,才慢慢站起来。骨灰顺着指缝落进浪里的瞬间,旁边卖烤红薯的摊子飘来甜香,不远处的儿童乐园传来笑声——就像亲人还在身边,一边吐槽“海风吹得头疼”,一边把烤红薯塞进你手里。星海的海不烈,浪是慢腾腾的,像极了老家客厅里晃悠的老藤椅,适合那些一辈子都爱热闹的人,就算走了,也能留在烟火里。

往东边走,棒棰岛的海是另一种模样。三面环山的海湾像个被抱住的蓝瓷碗,海水清得能看见沙底的小贝壳,连海浪都轻得像怕惊醒谁。这里没有叫卖声,只有山风穿过松林的沙沙响,适合那些喜欢安静的人。有人会选清晨来,带着一束白菊,把骨灰和花瓣一起撒进海里——花瓣飘得慢,骨灰沉得快,就像亲人的牵挂,一半在风里绕着山转,一半在海里跟着鱼游。偶尔会有晨跑的人经过,远远地站着,等撒骨灰的人转身时,轻轻点头致意——大连人的温柔,从来都在这些不说话的细节里。

再往北,金石滩的黄金海岸是另一番开阔。沙滩软得像晒过太阳的棉被,踩上去没有脚印,只有海浪退去时留下的细沙纹。这里的海是“敞亮”的,站在岸边能看见远处的岛影,连风都带着点咸咸的自由。有人会把骨灰装在纸船里,顺着波浪推出去,纸船慢慢沉下去的瞬间,旁边的礁石上有钓鱼的老人举了举鱼竿——没有多余的话,却像在说“放心吧,这儿的海大,能装下所有想念”。金石滩的海适合那些一辈子爱跑爱闯的人,就像他们年轻时坐着渔船去远海,现在换海来接他们,往更远处走。

大连撒骨灰的海边有哪些-1

最西边的小平岛,还留着点老渔村的模样。码头边停着漆皮脱落的老渔船,船头挂着褪色的渔网,旁边的海鲜摊飘着刚煮好的虾爬子香。这里的海带着股“热乎气”,撒骨灰的人常常会在摊前买一盒炒花蛤,放在岸边的石头上——就像以前家人围在桌前吃海鲜,剥好的虾放在你碗里,说“多吃点,补脑子”。海浪拍打着码头的木桩,发出“咚咚”的声响,像极了老渔船归港时的汽笛。小平岛的海适合那些一辈子守着渔村的人,就算走了,也能留在渔船边,闻着海鲜香,听着渔歌睡。

大连撒骨灰的海边有哪些-2

其实大连的海没有“最好”的说法。星海的烟火、棒棰岛的安静、金石滩的开阔、小平岛的热乎,每一片海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有人说撒骨灰是“把亲人还给海”,可在大连人眼里,不是“还”,是“接”——接他们回到小时候的浪里,回到老渔船的汽笛里,回到烤红薯的甜香里。那些被海风吹散的骨灰,终会变成海浪的一部分,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就像亲人还在说“我在这儿呢,没走”。

风从海上吹过来,带着咸咸的味道。大连的海从来都不是终点,是另一种开始——那些被撒进海里的想念,会变成浪,变成风,变成沙滩上的细沙,永远陪着活着的人。

大连撒骨灰的海边有哪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