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里还裹着点海的咸湿,张阿姨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站在公交站台上——纸条是社区工作人员写的,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长青园海葬纪念碑”。这是她已故老伴老周生前反复念叨的“最后归处”:“我走了就选海葬,省得占地方,要是想我了,就去长青园的碑上找我名字,那地方离海近,风一吹,像我在跟你说话。

张阿姨要找的长青园海葬纪念碑,具体地址在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于家围南甲1号。说实话,这地址不算市中心,但找起来不算难——你要是坐公交,搜475路到于家围站,下来往南走三百米,看见灰墙红门的院子就是;要是开车,直接在高德或百度地图里搜“长青园海葬纪念碑”,跟着导航走就行,京哈高速豆各庄出口出来没多远,门口还有免费的临时停车位,不用操心停车难。我上周陪朋友去的时候,门口的保安师傅还主动过来问:“是找海葬碑吧?直走到底,左手边那座刻满名字的石碑就是。”

其实长青园的海葬纪念碑,早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了。作为北京最早的海葬服务基地,这碑上刻着近十万个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有喜欢钓鱼的老船长,有一辈子爱穿裙子的阿姨,有小时候总抢糖吃的小娃娃。碑前的石台上,总摆着新鲜的菊花,有时候是一把野雏菊(说不定是家属从楼下花坛摘的),有时候是盒水果糖(逝者生前爱吃),还有回我看见个小姑娘放了个小恐龙玩具,旁边的纸条写着:“爸爸,你说要陪我看恐龙展,我带小恐龙来陪你。”工作人员说,每天都会有人来擦碑,不是任务,是“习惯”——擦着擦着,就像在跟老熟人打招呼:“老王,今天又有人来看你啦。”

要说找纪念碑的小技巧,我倒能跟你唠两句:要是想安静点,就选清晨或傍晚来,太阳不晒,风也软,碑前没什么人,能慢慢跟逝者说说话;要是第一次来,别怕找不到,门口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你说“找海葬碑”,人家会带你过去,还能给你倒杯温水——毕竟走过来也有点累;对了,要是赶上清明或冬至,碑前会有志愿者摆的免费菊花,你要是没带花,拿一支就行,没人会说什么,都是心意。

长青园海葬纪念碑地址在哪里啊-1

其实啊,那些攥着纸条找纪念碑的人,找的从来不是一个地址。就像张阿姨站在碑前,摸着老周的名字说:“老周,我找到你了。”风从远处吹过来,掠过碑上的名字,吹起她鬓角的白发,像老周生前帮她理头发的样子。海葬是归处,纪念碑是“家”——它把海上的风、天上的云、心里的思念,都拧成了一个能摸到的坐标。你要是哪天也想去看看,别急,按我说的地址找,准没错。风会带你去,思念也会带你去。

长青园海葬纪念碑地址在哪里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