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亲人的生命画下句点,很多北京家庭会把“海撒”放在身后事的选项里——不是因为它有多特别,而是那种“融入星辰大海”的浪漫,刚好契合现代人对“轻葬”的追求。但站在选择的路口,家属们最想问的还是:“海撒要花多少钱?会不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其实在北京,海撒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选择。目前负责官方海撒服务的是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他们的收费体系很透明:基础套餐主要包括骨灰从殡仪馆到出海码头的运输、专业海撒船只的使用、现场简单的告别仪式(比如宣读祭文、播放音乐),还有工作人员的全程服务。根据2023年的最新价格,这个基础套餐大概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比如选择近海路线(比如渤海湾)费用会低一点,而远海路线(比如黄海)可能会略高,但整体差距不大。对于北京市户籍的居民,部分区的殡葬部门会提供一定的补贴,比如有的区能补1000元左右,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
除了基础费用,还有一些“可选项目”是家属可以根据情感需求添加的。比如降解骨灰盒,这种盒子用玉米淀粉或纸浆做的,放到海里2到3个月就会完全溶解,不会污染环境,价格大概100元到300元;如果想给亲人办一个更有温度的告别,还可以加鲜花——比如买一束白菊或者百合,用网兜装着和骨灰一起撒入海里,费用在200元到500元之间;还有的家属想留个长久的纪念,会选“纪念视频”服务,工作人员会用相机记录从码头出发、海上告别到撒骨灰的全过程,后期做成5到10分钟的短片,价格大概500元到1000元。这些项目不是必须的,家属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情感需求来决定要不要加。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找海撒服务一定要选正规机构。我们遇到过不少家属踩坑——比如找了民间的“海撒中介”,一开始说“2000元全包”,结果到了码头要加“船只消毒费”“祭文宣读费”,最后花了快6000元。而官方机构的收费都是明码标价的,比如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官网就能查到所有项目的价格,不会有隐性消费。预约海撒要提前1到2周,需要准备好亲人的死亡证明、户籍证明(如果是北京户籍),还有家属的身份证;如果是外地户籍的亲人在北京去世,也可以申请海撒,只是没有补贴而已。还有,海撒要看天气——如果遇到大风、暴雨或者海浪超过2米,机构会推迟出海时间,所以最好提前3天和机构确认好天气情况。

最后想说的是,海撒的费用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基础服务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最重要的不是花多少钱,而是让亲人的最后一程走得安心、有尊严。毕竟,海撒的意义从来不是“省钱”,而是给生命一个温柔的归处——当骨灰融入大海的那一刻,那些未说出口的思念,都会变成海浪的声音,轻轻陪伴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