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天津港码头,海风裹着咸湿的雾气,张阿姨捧着用红布包着的骨灰盒,站在队伍里。她的老伴老周是个老渔民,生前总说“死了要回海里”,今天终于能实现他的心愿了。旁边的年轻人抱着一束百合,轻声跟妈妈说:“爸以前总嫌墓地贵,现在撒进海里,不用买碑,也不用每年除草,多好。”这是天津今年第三场集体海葬,来的大多是北方家庭——原来,咱们北方人也能申请海葬了。

很多北方朋友以前都有疑问:“咱这儿靠海,能海葬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广生态安葬,海葬作为环保的方式之一,早就走进了北方沿海城市。比如天津从2009年就开始开展海葬服务,至今已经有上万人选择这种方式;大连的殡葬服务中心开了海葬专线,预约电话经常占线;青岛、烟台也陆续跟上,把海葬纳入了官方殡葬服务。申请流程其实很简单:先给当地殡葬机构打个电话咨询,准备好死亡证明、亲属身份证和关系证明,确认日期后,机构会安排大巴车接人,一起坐船出海。没有复杂的手续,也不用花很多钱——天津的海葬服务基本免费,只收一点船费,对普通家庭来说很友好。

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不少老人有“入土为安”的顾虑。张阿姨说,老周刚去世时,她也犹豫:“撒进海里,是不是太委屈他了?”后来社区的殡葬顾问上门解释,海是老周的“老伙计”,他打了一辈子鱼,海就是他的家;又带她去参加了一次海葬仪式——清晨的船上,家属们捧着骨灰盒,有人念逝者的名字,有人撒花瓣,有人笑着说“他最喜欢看海了”,那种氛围不是悲伤,是温暖的告别。“就像送他去旅行,只是这次他不回来了。”张阿姨终于想通了。

北方人可以申请海葬吗现在怎么样-1

现在北方的海葬服务越来越贴心。天津会给每个逝者做“海葬纪念卡”,写着撒葬的经纬度和日期;大连会在撒葬前办追思会,家属可以分享逝者的故事,工作人员把这些写成短文发给大家;青岛甚至有“私人定制”——逝者喜欢音乐,就放他最爱的歌;喜欢花,就撒他最爱的玫瑰。一位大连家属说:“以前觉得海葬很‘冷’,现在才知道,海葬也能很‘暖’。”

其实海葬的意义,是“延续”不是“消失”。传统土葬困着逝者,海葬让他融入大海——能跟着海浪去看三亚的海滩,去看北海道的渔场,去看所有没看过的地方。张阿姨现在每年都去海边:“以前清明上坟,总觉得他闷得慌;现在撒进海里,他能跟着海浪走,去更远的地方。”想念的时候,她就查纪念卡上的经纬度,对着地图说:“我想你了,你在那边还好吗?”

北方人可以申请海葬吗现在怎么样-2

清晨的海风里,张阿姨把花瓣撒向大海。浪花卷着花瓣飘远,她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给女儿:“你爸在海里,每天能钓鱼、吹海风、看日出。他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其实不管是土葬还是海葬,最重要的是怀念。北方人能选海葬了,不是让亲人“没了”,而是换了种方式“活着”——在每一朵浪花里,在每一阵海风里,在家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