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选择海葬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省钱”,而是很多人觉得,让亲人回到大海的怀抱,是一种更自然、更有诗意的告别。但说到海葬的费用,不少家庭心里没底:到底要花多少钱?哪些是必须付的?哪些是可选项?今天就跟大家聊点实在的,把海葬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掰碎了说清楚。
“跑不掉”的基础服务费用。这部分聚焦于海葬的核心环节,也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支出。比如骨灰的降解容器——海葬要求用可自然分解的骨灰盒,普通的纸质或淀粉基材质大概100-200元,若选更环保的竹编或亚麻材质,可能贵50-100元。接下来是运输费,得把骨灰从殡仪馆或家里送到海葬码头,以上海为例,从市区龙华殡仪馆到吴淞口码头约30公里,费用300-500元;广州从银河园殡仪馆到南沙码头路程更远,大概600-800元。还有仪式本身的成本,比如租用符合海事安全标准的专用船、工作人员的引导和主持服务,这部分是基础费用的大头,像北京的基础仪式费约2000-3000元,包含2-3张家属船票和降解骨灰盒。

然后是根据需求选择的“个性化服务”,这些细节能让仪式更有温度。比如鲜花入海——很多家庭会买一束新鲜的白菊或百合,用防水纸包好,跟着骨灰一起撒进海里,这样的服务100-200元一束,有些机构会搭配手写卡片,增添仪式感;还有追思视频制作,把老人的旧照片、生前片段剪在一起,在船上播放,费用大概300-500元,不算贵却能唤起很多温暖回忆。若家属超过基础船票数量,额外的船票一般50-100元一张,比如大连的海葬船,额外家属票80元一张,能让更多亲人参与告别。
海葬费用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基础费用大概3000-5000元;海滨城市如青岛、厦门,因为码头更近,运输成本低,基础费用约2000-3500元。还有公益海葬值得关注——很多地方每年会推出免费或低价批次,比如深圳每年4次公益海葬,免基础服务费用,只收50元证件工本费;杭州每年3次公益海葬,家属仅需承担运输费和鲜花费,加起来几百元就能完成。如果家庭经济困难,还可以咨询当地民政局,部分地区对低保家庭、烈士家属有补贴,能减少不少负担。
最后提醒几个避坑要点。第一,问清明细——有些不正规机构会加“海域使用费”“消毒费”等隐性消费,其实海葬区域是公共海域,无需交海域费,消毒费已包含在殡仪馆费用里;第二,选正规机构——要找民政局认可的殡葬公司或直接联系殡葬管理处,避免“黑中介”;第三,提前沟通需求——比如要不要加鲜花、做视频,提前确认价格,避免现场临时加价。
其实海葬的费用丰俭由人,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仪式能不能让你和亲人好好告别。选自己能承受的,选有温度的,就够了。毕竟最好的怀念,从来不是用金钱衡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