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渤海湾风平浪静,一艘白色的船缓缓驶出码头,甲板上的家属捧着用降解布包裹的骨灰,望着远处的海平面,轻声诉说着思念。近年来,北京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海葬作为亲人的最终归宿——不是告别,而是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融入自然。很多家属第一次接触海葬,最关心的就是“流程复杂吗?”“费用大概多少?”今天我们就把北京骨灰海葬的全流程和价格说清楚,帮你少走弯路。
北京的海葬服务主要由市民政局认可的殡葬服务机构提供,预约通常需要提前1-2个月。家属可以通过机构官网、电话或者线下网点咨询,确定撒海的日期(一般每月有固定班次,避开恶劣天气)。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关键:亲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医学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骨灰寄存证(如果骨灰在殡仪馆寄存),还有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记得提前核对资料是否齐全,避免预约时来回跑。有些机构会提供上门取骨灰的服务,需要额外沟通,但能省不少力。
撒海当天,家属要按照约定时间到达集合点——通常是北京某个指定的停车场(比如朝阳区的殡葬服务中心),机构会安排大巴车统一送往码头(比如天津塘沽的客运码头,车程大概2小时)。上车前,工作人员会再次核对资料,发放登船凭证和纪念手册。到达码头后,先去指定窗口换船票,然后等待登船。船是专门改造的撒海船,有舒适的客舱和露天甲板,能容纳几十位家属。登船后,工作人员会引导家属到指定区域休息,随后举行一个简短的集体追思会:播放轻柔的音乐,家属可以自愿分享亲人的故事,工作人员会讲解撒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往海里扔非降解物品)。这个环节很温暖,很多家属说,听到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悲伤也少了一点。

船行驶到指定的撒海区域(通常是渤海湾的生态保护区,远离航道),工作人员会通知家属到甲板集合。大家一起默哀一分钟,然后工作人员会演示如何撒骨灰:把骨灰放进专用的降解盒(可在海水中自然分解),或者直接用降解布包裹,然后加入花瓣(机构提供免费的菊花瓣)。家属可以自己撒,也可以让工作人员帮忙——如果情绪太激动,工作人员会轻轻扶着你的手,慢慢把骨灰撒向大海。海风吹过来,花瓣和骨灰一起落入水中,慢慢沉下去,最后融入蓝色的海面。工作人员会说:“生命从自然来,回到自然去,这是最温柔的归宿。”很多家属这时会拿出亲人的照片,轻声说“一路走好”,眼泪掉下来,但心里却比想象中平静。
撒海结束后,船会返回码头,大巴车再把家属送回北京。大概1-2周后,家属会收到机构寄来的《海葬纪念证书》,上面有撒海的日期、经纬度坐标,还有一句暖心的话:“您的亲人在这里与大海相拥。”有些机构还提供“骨灰追踪”服务——通过GPS定位,家属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撒海的具体位置,以后想“看”亲人了,就能找到这个坐标。如果家属想再去撒海区域看看,机构也可以帮忙联系船家,但需要额外费用。
北京海葬的费用主要分为两部分:基础服务费用和额外服务费用。基础费用大概3000-5000元(2024年最新价格),包括:骨灰运输(从北京到码头)、船票(家属1-2人免费,超出的每人大概300-500元)、降解盒/布、追思会服务、纪念证书。额外费用主要是:上门取骨灰(大概500-800元)、家属陪同人数超出(比如3人以上,每人加300元)、个性化服务(比如定制花瓣、纪念牌,大概1000-2000元)。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费用都会提前列在合同里,没有隐形消费——正规机构不会中途加价,这点可以放心。

最后提醒几个小细节:撒海当天要穿舒服的衣服和鞋子(甲板有点滑,避免高跟鞋);带好亲人的照片或小纪念品(比如他生前喜欢的钥匙扣),可以在仪式上放在身边;如果有老人或小孩,提前准备好晕车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