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裹着咸咸的海味钻进窗户时,我正攥着地铁票站在9号线的站台上。要去天津渤海湾出海,东疆湾景区是绕不开的起点——地铁到东海路站,再打个十来块钱的车,沿途能看到路边卖海鲜干的小摊子,老板举着鱿鱼丝喊“刚烤的,尝尝”,香味飘得老远。

到东疆湾的时候才8点半,码头的风还带着点凉。提前在便利店买了晕船贴,贴在耳后,老板说“今天浪小,但保险点好”。选了艘木质帆船,船长是个穿蓝布衫的大叔,笑起来眼角有很深的皱纹:“姑娘,第一次出海?等下我教你掌舵。”帆船慢慢驶出码头,风越来越大,把帆吹得鼓起来,我攥着船长递来的帆绳,手心有点出汗,却越拽越紧——风推着船往前跑,海浪拍在船舷上,溅起的水花打在胳膊上,凉丝丝的,连头发丝都沾着海的味道。中途停在三河岛附近,船长说“下去走走,能捡贝壳”。小岛不大,滩涂上长满了红通通的碱蓬草,像铺了块红地毯,我蹲在岸边,捡了个带着螺旋纹的小贝壳,壳上还沾着湿湿的沙子,阳光一照,泛着淡粉的光。

从帆船下来已经12点多,肚子饿得咕咕叫。码头旁边的海鲜大排档飘着香味,我钻进“老码头海鲜”的小棚子,老板拎着个塑料桶过来:“看,刚捞的皮皮虾,活蹦乱跳的。”要了盘白灼皮皮虾,一盘辣炒花蛤,再盛碗海鲜粥——粥里有干贝、虾干,熬得软软的,喝一口,鲜得连眉毛都要掉了。邻桌的大叔端着啤酒瓶喊:“姑娘,来块玉米饼?我刚买的,就着海鲜吃特香。”我笑着接过来,饼是现烙的,外皮焦脆,里面软软的,蘸点海鲜粥的汤,果然好吃。

天津渤海湾出海一日游最佳路线-1

吃饱喝足,下午的太阳没那么晒了。打车去妈祖文化园,也就10分钟的路。32.3米高的妈祖像站在海边,衣袂飘飘,手里拿着如意,朝着大海的方向。台阶两旁种着松树,风一吹,松针沙沙响。我沿着台阶往上走,到了妈祖像脚下,抬头看,她的眼睛里好像带着笑,突然就想起早上船长说的“渔民出海前都来拜一拜”——风里飘着淡淡的香烛味,混着海味,倒让人觉得特别安心。从文化园出来,拐个弯就是东疆港人工沙滩,下午的沙滩人不多,沙子细细的,踩上去软乎乎的。我脱了鞋,光着脚走在海边,海浪把沙子推过来,没过脚踝,又退回去,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傍晚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货轮慢慢驶过去,变成一个小亮点,海浪的声音越来越轻,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攥着捡的贝壳,包里装着没吃完的海鲜干,站在地铁口等车。风还是咸咸的,但多了点满足的味道。天津的海不像三亚那么蓝,也不像青岛那么热闹,可它有自己的劲儿——像天津人一样,实在、热乎,连海浪都带着股亲切劲儿。今天没去什么网红景点,却把海的味道、海鲜的鲜味儿、风的温度都装进了口袋里。原来最好的出海路线,不是赶很多景点,而是慢下来,跟着风走,跟着味道走,把海的样子,变成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