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黄浦江风里,常常有家属捧着骨灰盒站在岸边——他们想让亲人融入这片陪伴了一辈子的海,却总在掏出手机时犹豫:该打哪个电话预约?对于很多上海家庭来说,海葬是一种温柔的选择,它没有墓碑的束缚,只有海浪的陪伴,但“怎么开始”却成了最现实的难题。
上海海葬的预约渠道很明确,所有官方服务都由上海市民政局下属的殡葬服务机构统筹。家属想获取准确的预约电话,有两个最稳妥的方式:一是登录上海市民政局官网,在“政务服务-殡葬服务”栏目下找到“海葬服务”专题,里面会更新最新的联系电话和服务指南;二是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直接说“想咨询上海海葬预约”,工作人员会帮你转接至负责海葬的专席,告知你具体的联系电话。需要提醒的是,海葬有固定的批次安排(通常春秋季是高峰期),建议提前1-2个月咨询,避免错过最近的批次。
拨通预约电话前,不妨先做些“小功课”,让沟通更高效。整理好必要的证件:亲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证明)、死亡证明原件(由医院或派出所开具)、家属的亲属关系证明(如户口本、结婚证)——这些都是后续办理海葬手续的“硬材料”,提前理清楚,咨询时可以直接问“这些证件有没有问题”;列一个“问题清单”:最近的海葬是在几月?”“集合地点是吴淞口还是外高桥?”“家属可以带多少人上船?”“骨灰盒需要换成可降解的吗?”(提示:上海海葬通常会提供可降解骨灰袋,家属可以提前问清楚是否需要自带)。把这些问题写在手机备忘录里,拨通电话时就不会漏问,也能更快得到准确答案。

预约成功后,工作人员会给你一份“海葬须知”,里面写清楚了日期、时间、集合地点和需要携带的物品(比如一束白色或黄色的鲜花、亲人的照片、纸巾)。到了当天,家属需要提前30分钟到集合点签到,然后乘坐专用的海葬船前往撒海海域——船程大约1-2小时,途中工作人员会讲解仪式流程,也会给家属留出安静的思念时间。当船到达指定海域,仪式正式开始:工作人员会引导家属把骨灰倒入可降解袋,再轻轻放入海中,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有些家属会要求放亲人喜欢的歌)。海浪会慢慢把骨灰袋托起来,再一点点沉下去,最后融入无边的蓝色里。结束时,工作人员会给每个家属发一份“海葬纪念证书”,上面印着“海纳百川,逝者安息”的字样,还有亲人的名字和撒海日期——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而是“TA与海相伴”的证明。
很多家属说,海葬的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沉重”,反而有一种“释然”:当看到骨灰随浪远去,突然明白“告别”不是失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以后走在滨江大道上,吹着江风,会想起“TA在海里,风里有TA的味道”;下雨天听着雨声,会想起“TA在海里,雨是TA的消息”。如果你也想给亲人这样的“归处”,不妨试着拨通那个电话——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回应,每一步都会有指引,而海,会接住所有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