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锦州港码头,风裹着渤海的咸湿气息掠过栈桥上的铜铃,几个穿素色衣服的家庭正跟着工作人员清点材料——桑皮纸包着的骨灰盒、手写的追思卡、一束束用棉线绑着的野菊花。这是锦州常见的海葬场景,也是很多人对“向海告别”的最初印象。但不少第一次接触海葬的人,总会问出同一个问题:“锦州海葬全部费用大概多少钱一个月?”其实答案很简单:海葬从不是“按月付费”的服务,它是一场一次性的生命仪式,费用也跟着仪式一起,一次结清。
先澄清最常见的误解:海葬是殡葬服务的一种,和传统土葬、公墓葬一样,属于“一次性消费”。你可以理解为“给亲人办一场海边的告别式”,费用包括仪式本身、材料、交通等,不存在“每月交钱”的说法。那具体要花多少钱?得拆成几个部分慢慢说。
第一部分是基本服务费,这是海葬的“基础成本”。锦州目前的基本服务费在1500-2500元之间,涵盖的内容很实在:比如骨灰从殡仪馆转运到海葬码头的费用、专用海葬船的使用(船只会避开养殖区和航道,选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撒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引导家属完成追思仪式、协助撒放骨灰、发放海葬证书)。这部分费用是固定的,由民政部门定价,不会有额外加价。
第二部分是降解型骨灰盒——这是海葬的“必备道具”。因为传统瓷质或木质骨灰盒无法在海洋中分解,会变成永久垃圾,所以锦州要求海葬必须使用可降解材质。目前市面上的选择很多:纸浆做的“生态盒”大概300元,淀粉基的“可溶盒”要500-600元,还有竹编加桑皮纸的“手工盒”,带着淡淡的竹香,价格能到800元。我曾问过卖骨灰盒的老板,他说“最好选表面没有油墨印刷的,泡在海里不会析出有害物质,对大海更友好”。

第三部分是交通和可选服务。如果家属从殡仪馆出发,民政部门会安排大巴接送,每人50-100元,车上还会配一名社工,帮着安抚情绪;要是自己开车去锦州港,停车费大概20元一天。可选服务里最常见的是“追思仪式包”——比如一束用来撒海的菊花(100元左右)、一张刻着逝者名字的贝壳纪念牌(200元),或者让工作人员帮忙读一封追思信(50元)。这些不是必须的,但能让仪式更有温度。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优惠政策。锦州对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烈士家属有明确的减免:基本服务费能减30%-50%,比如原本2000元的服务费,低保家庭只需要付1000-1400元;要是烈士家属,基本服务费直接全免,连降解骨灰盒的钱都能补一半。但要注意,减免需要提前准备材料——低保证、特困证明、烈士证,还有街道办开的“殡葬服务减免申请”,得在预约海葬时一起交上去。
说完费用,再提醒几个实用细节:预约要提前1-2周,带好逝者的火化证明、家属身份证、户口本;骨灰盒必须是“可降解”的,买的时候要看商家的“环保认证”,别买成那种表面涂了胶的纸盒子,根本分解不了;海葬当天别带金属、塑料物品,比如以前的金饰、塑料相框,就算是逝者生前的小物件,也得换成棉麻或纸质的——大海容得下思念,但容不下垃圾。
其实在锦州做海葬的人里,很少有人是冲着“省钱”来的。我见过一位阿姨,拿着老伴生前的钓鱼竿说:“他以前总说要去渤海钓鲅鱼,现在让他跟着海浪走,说不定能钓到更远的鱼。”海葬的意义从来不是“便宜”,是把亲人的生命还给他们最爱的地方。而了解费用,只是为了让这场告别,少一点慌乱,多一点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