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清晨,厦门环岛路的海边飘着咸咸的风。张奶奶抱着一个淡蓝色的骨灰盒,身边放着半篮桅子花——那是她老伴生前最爱的花。她望着远处翻滚的浪花,指尖轻轻摩挲着骨灰盒上的刻字,旁边的孙女小声问:“奶奶,这样真的可以吗?”风里传来海鸥的叫声,像在回应这个藏在很多人心里的疑问:可以把骨灰撒在大海里吗?

其实答案早写在生活的细节里。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告别“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转而选择“归于自然”的生态安葬——海葬就是其中最温暖的一种。但不少人心里仍有顾虑:“撒骨灰进大海,不会违法吧?”

可以把骨灰撒在大海里吗-1

别急,法律早给了明确答案。根据《殡葬管理条例》,我国鼓励和支持树葬、海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海洋环境保护法》也规定,经批准在指定海域进行的生态安葬,不属于“倾倒废弃物”。换句话说,只要走正规流程,海葬完全合法。比如在上海,每年都会组织8-10次集体海葬活动,报名的家庭要提前提交逝者死亡证明、亲属身份证,填写《生态安葬申请表》,然后跟着殡葬车去吴淞口码头,乘专用船艇到指定海域。去年采访过一位参与过的陈先生,他说父亲生前是远洋船员,一辈子在海上漂,“把他撒进大海那天,我们把骨灰和百合花瓣混在一起,工作人员说‘风是往南边吹的,刚好是他以前跑船的方向’。看着骨灰顺着风飘向海面,像撒了一把细沙,慢慢沉进浪里,我突然觉得,他不是走了,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以把骨灰撒在大海里吗-2

可别以为“撒骨灰”是件简单的事。不是随便找个海边一撒就行——私自在非指定海域撒骨灰,可能会造成海洋污染,甚至违反《海洋环境保护法》。正规海葬有三个“必须”:必须找当地殡葬管理部门或指定殡仪机构;必须在官方划定的“生态安葬海域”进行;必须使用可降解容器(比如纸筒、淀粉盒)盛放骨灰。比如在深圳,指定的海葬海域在大鹏湾,每次活动前,工作人员都会提前检测海水水质,确保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还有杭州,去年推出“个性化海葬”服务,家属可以选择在逝者生日那天,跟着小型游艇去指定海域,撒完骨灰后放一盏太阳能莲花灯,“灯在海上漂,就像给爸爸留了一盏回家的路”,一位家属这样说。

为什么海葬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不止是因为合法,更因为它藏着对生命最本真的尊重。就像张奶奶,她老伴生前总说“大海是最宽的床,能装下所有故事”。海葬不是“消失”,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那些融入海浪的骨灰,会跟着洋流去看太平洋的落日,会在每一次潮起时,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像在和家人说“我很好”。

最后想说,如果你也想让亲人“归于大海”,记得先做三件事:找当地殡葬部门问清楚流程,选官方指定的海域,用可降解的容器。毕竟,大海是温柔的,但也需要我们温柔对待。当风把骨灰吹向海浪的那一刻,你会明白:生命从自然来,回自然去,这就是最浪漫的“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