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海总藏着温柔的牵挂。那些在海边跑着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总说“海是咱家的老院子”——春天的风裹着槐花香飘到海里,夏天的浪把凉席晒得暖乎乎的,连秋天的渔船归港,都要鸣笛跟海里的老人们打个招呼。所以很多大连人选择让亲人以海为家,把最后的陪伴交给这片熟悉的蓝。可第一次办海葬的家属,难免心里发慌:该找哪儿?要带啥?花多少钱?今天就把这些事儿唠明白,帮你把流程捋得顺顺的。
打算办海葬的家属,先找对“门儿”。可以直接联系大连市殡仪服务中心,或者各区的殡葬服务站(比如中山区殡葬管理所、西岗区殡葬服务站),也能打12345市民热线转殡葬服务咨询。联系上之后,工作人员会提醒你准备材料:亲人的死亡证明(医院开的“医学死亡证明”或派出所销户证明)、家属本人身份证,还有能证明亲属关系的证件(户口本、结婚证都行),这些要原件加复印件。提前理清楚材料,别等去了才发现漏了,白跑一趟。
材料齐了就能预约时间。大连的海葬一般每月有固定班次,清明、冬至等高峰期会加开。要是想赶在亲人忌日前后,最好提前半个月预约,免得排不上。到了约定日子,家属要去指定码头集合(比如香炉礁或大连港的泊位),统一乘船出海。船上的流程很有温度:工作人员会先核对信息,然后引导大家做简单仪式——放段亲人的生前视频,或者让家属说两句心里话,最后把装着骨灰的降解盒轻轻放进海里,再撒一把花瓣。整个过程慢腾腾的,不会催你,留足时间跟亲人好好道别。
关于费用,大连有惠民政策兜底。基本服务都是免费的:骨灰运输、默认降解盒、船上仪式引导,这些不用掏腰包。需要自己花的是家属船票(一般几十块钱,清明前后大概50块)和可选项目——比如想带亲人喜欢的鲜花(船上买一束百合或康乃馨只要几十块),或者定制刻有名字、短句的降解盒(一百多到两百块)。整体算下来,花费不多,大多家庭都能承受。
最后想提醒几个实用细节:预约时问清楚集合点具体位置,海边风大,冬穿防风衣、夏戴墨镜帽子;可以带亲人的小物件(比如旧手表、叠好的纸船),撒骨灰时一起放进去;行动不便的老人要提前跟工作人员说,船上能安排方便位置;材料多复印两份,比如死亡证明,万一丢了还有备份。
其实海葬从不是“失去”,是“换个方式陪伴”。下次去海边,风掠头发是他在摸你的头,浪拍礁石是他在说“我挺好的”,连沙滩上的小螃蟹爬过,都像他小时候拉着你跑。大连的海,从来都是咱大连人的“家”——那些走了的人,只是搬去了海里的“老院子”,等着我们下次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