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人走后,要是还没选好长久安葬的墓地,或是想等个合适的日子再入土,骨灰寄存就成了很多北京家庭的临时选择。问“北京骨灰寄存处有几个”,其实没法给个绝对准确的数字——因为寄存处的类型不一样,分布在不同区域,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与其数“个数”,不如聊聊北京常见的几种骨灰寄存类型,帮大家找到适合自己家的那一个。
先说说最传统的官方殡仪馆骨灰堂,这是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但它主要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士准备的,普通市民一般选各区的殡仪馆。像朝阳区殡仪馆、海淀区殡仪馆、丰台区殡仪馆,几乎每个区的殡仪馆都有自己的骨灰寄存服务。这些地方资质全,管理规范,寄存室都是恒温恒湿的,还有24小时监控。费用也实在,每年几百块到一千多块,适合看重“稳当”的家庭。不过有的殡仪馆骨灰堂要提前预约,尤其是清明、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最好先打个电话问清楚,免得白跑一趟。
再比如大型经营性陵园的配套寄存处,像天寿陵园、景仰园、佛山陵园这样的地方,除了卖墓地,也会提供骨灰寄存服务。这种服务的好处是“一站式”——要是后续想把骨灰安葬在陵园里,直接转过去就行,不用再折腾其他手续。而且陵园的寄存环境通常比殡仪馆好,有的会给每个寄存格位配个小柜子,能放逝者的照片、生前的小物件,还有专门的祭奠空间,比如小佛堂或者追思室,方便家人去看看亲人、说说话。费用比殡仪馆略高一点,每年大概一千多到两千块,但胜在省心,适合想后续安葬在陵园的家庭。
另外还有寺庙的寄存服务,这是带着宗教信仰的选择。北京有几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比如法源寺、潭柘寺、广济寺,有的会提供“骨灰龛位”寄存。这种寄存和宗教仪式结合得比较紧,比如寄存前会有法师做祈福法事,平时寺庙里的师傅也会定期为逝者诵经。对于有佛教信仰的家庭来说,把亲人的骨灰放在寺庙里,会觉得“有佛法护持”,心里更踏实。不过要注意,不是所有寺庙都有这个服务,而且名额一般不多,费用也不便宜——有的寺庙龛位要几万块,还得符合寺庙的要求,比如逝者生前是否信佛,或者家人是不是寺庙的居士。想选这种的话,一定要提前去寺庙的客堂咨询清楚,别盲目跑过去。
最后再给大家提几个选寄存处的小提醒。第一,不管选哪种类型,一定要看资质——官方殡仪馆有民政部门的审批文件,经营性陵园有《经营性公墓许可证》,寺庙得有宗教事务部门的许可,别选那种没有资质的“黑寄存点”,不然后续出了问题都没地方找说法。第二,问清楚费用和有效期——有的寄存是按年收费,到期需要续费;有的说是“长期寄存”,但其实也有年限限制,比如20年或者30年,提前问明白免得逾期麻烦。第三,考虑交通和祭扫方便——比如家里有老人要去祭扫,选个离得近、公交能到的地方,比选个偏远但“高端”的地方更实用,毕竟方便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在北京,骨灰寄存从来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合不合适”的问题。有的家庭要的是“正规稳妥”,有的要“后续方便安葬”,有的要“符合宗教信仰”——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寄存类型。要是实在拿不准,不如先给几个意向中的寄存点打个电话,问问具体的服务内容、费用和要求,再做决定。毕竟,把亲人的骨灰放在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地方,才是最要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