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春天,海河岸边的桃花开得热热闹闹,风里飘着桂发祥麻花的甜香,路过的老人们总爱站在栏杆边望一望——这条穿城而过的河,藏着多少人的童年:跟着爸爸在河边钓过小鱼,和小伙伴举着糖葫芦跑过亲水平台,连结婚时的花车都绕着海河走了半圈。所以当有人说“想把亲人送到海里”,天津人都懂,不是舍得,是想让他们回到最熟悉的地方。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天津人选择海葬,不是赶时髦,是骨子里的“恋水”。以前老人说“入土为安”,可天津人对着海河长大,总觉得“水”比“土”更亲——海是河的尽头,也是回家的路。再说海葬多环保啊,不用占土地,不用烧纸放炮,就把骨灰和着花瓣撒进海里,风一吹,浪花卷着思念飘得很远很远。邻居张姨去年给老伴办了海葬,她说:“以前清明去公墓,总觉得冷清清的,现在站在海河边上,听着浪声,就像他在跟我说话:‘老伴,今天的包子醋放多了吧?’”
想办海葬的家属,先别急,咱一步步来。第一个要找的是天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专门负责海葬咨询和办理,电话是022-23412081,工作日上午9点到12点、下午1点30到5点都能打通。要是觉得跑民政局麻烦,也可以先找所在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比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电话022-23390909,河西区友谊路街道022-88371919,街道工作人员会帮着指导材料怎么填,省得来回跑。
具体流程很简单:先打电话问清楚需要带的材料——逝者身份证复印件、死亡证明原件、家属身份证、骨灰寄存证(有的话),把这些交去民政局或街道,工作人员登记后会帮你预约时间。天津海葬一般在春秋两季,春天3-5月,秋天9-11月,天气舒服。到了日子,会有大巴车到指定地点接人,比如南开区在长虹公园门口,河东区在天津站附近,车上工作人员会讲注意事项,不用慌。
仪式当天的流程特别温馨:到码头签到领小白花,船开后放逝者喜欢的歌——有位爷爷爱听《天涯歌女》,船上就循环着周璇的声音。到指定海域,主持人会说:“今天送XX回家,他是天津的儿子,海河的孩子,以后跟着浪涛看遍天津风景。”家属排着队把降解骨灰盒轻轻放海里,有的撒花瓣,有的说句“爸,慢走,家里饺子热着呢”,没有哭声,只有海风和海鸥,连太阳都温柔。
还有几件事要提前注意:骨灰盒必须可降解(纸、竹编或殡仪馆的降解盒),别用陶瓷塑料;当天穿浅色衣服就行,带白菊或康乃馨,别太艳;有小朋友要看好,船上栏杆高;有特殊要求(放录音、读信)提前跟工作人员说,都会满足。
昨天遇到李叔,刚从海葬回来,手里装着海水的瓶子放在床头。他说:“听着瓶里的水声,就像老伴唠嗑:‘老东西,又忘买豆腐?’”阳光照在瓶子上,折射出彩色光,李叔眼里有笑没泪。
其实海葬不是告别,是换种方式陪伴:春天的桃花香里有他,夏天的风里有他,秋天的桂花香里有他,冬天的雪落进海河,他跟着浪花逛遍天津——古文化街的灯笼,五大道的洋楼,你上班必经的地铁站,他都在。
要是你也在考虑海葬,不妨打个电话问问:022-23412081,工作人员会像唠家常一样跟你说。海河的浪会一直拍岸,就像亲人的手,一直牵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