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望着黄浦江面的波光,或是站在滨江大道吹着江风,很多人会忽然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择让亲人以海为归——不是告别,是让生命回到更辽阔的怀抱。海葬,这种带着海派浪漫的殡葬方式,渐渐成为不少上海人的“最后选择”,但关于它的流程和费用,很多人还摸不清头绪。
想办海葬,第一步得找对“门路”。上海的海葬服务主要由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下属的海葬服务部统筹,家属可以直接拨打服务部电话预约,或者去就近的殡葬服务机构代办。预约时不用急,工作人员会耐心确认逝者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家属联系方式,以及想要的船期——春秋季天气宜人,是海葬旺季,船期会比较紧;冬夏季虽然人少,但要注意避开台风天。预约成功后,记得问清楚需要准备的材料:逝者的身份证复印件、死亡证明原件(医学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均可),还有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这些要提前整理好,免得临时手忙脚乱。
到了约定的日子,流程会比想象中更温馨。家属需要提前30分钟到集合点——通常是吴淞口码头或宝杨路码头,工作人员会举着写有“海葬服务”的牌子等候。集合后会先开个5分钟的说明会,讲清登船安全规则(比如不能靠近船舷边缘)、仪式流程(比如骨灰投放的顺序)。登船后,船会缓缓驶出港口,往东海方向航行约1小时,抵达指定的“海葬专区”——这片海域是民政部门划定的,水质清澈,远离航道。仪式开始时,工作人员会先念一段简短的悼词,然后家属可以依次捧着逝者的骨灰降解盒(由服务部提供,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轻轻放入海中。有的家庭会带一朵白菊,放在水面陪骨灰漂一会儿;有的会轻声说几句悄悄话,没有哀乐,没有哭喊,只有海风和浪花作伴。整个仪式大概20分钟,结束后船会原路返回,全程约3-4小时。
费用方面,上海的海葬其实很“接地气”。基础服务费用涵盖了骨灰撒海操作、环保降解盒、往返船票,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大概在1500-2000元之间。如果家属有额外需求,比如想要定制悼词、增加鲜花布置(比如买一束白百合放在骨灰盒旁),或者需要多买几个降解盒(比如夫妻合葬),费用会略有增加,但这些都是“可选项目”,家属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决定。更贴心的是,上海有惠民补贴政策:本市户籍的逝者,办理海葬后可以申请1000元补贴,相当于基础费用直接打了“五折”。补贴申请也不复杂,带着海葬服务凭证、逝者身份证、家属银行卡,去逝者户籍所在地的街道民政科就能办理,一般10个工作日内就能到账。
最后想给家属提几个小提醒:提前一天一定要确认天气,要是遇到台风、暴雨,船期会取消,别白跑一趟;登船时穿轻便的鞋子(比如运动鞋),别穿高跟鞋,船上甲板有点滑;如果有老人一起去,记得带个折叠小凳子,船上的固定座位可能不够;带一瓶矿泉水——船上虽然有饮用水,但有时候要等工作人员拿过来,自己带一瓶更方便。
其实海葬的意义,从来不是“花多少钱”或者“走多少流程”,而是让亲人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当骨灰融入海水的那一刻,你会忽然明白:那些一起吃生煎包的早晨,一起逛外滩的夜晚,一起在弄堂里乘凉的夏天,从来没有消失——它们在海风里,在海浪里,在每一次你望向大海的瞬间,轻轻涌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