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走前说,想回他年轻时跑船的那片海。可之前听说海撒要花好几千,咱普通家庭能负担得起吗?”上周陪邻居王姐去社区咨询,她的问题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事——想实现逝者“归海”的愿望,有没有不花钱的公益途径?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推出公益免费海撒服务,只是不少家庭还摸不清“怎么办”。今天就把办理的关键信息理清楚,帮有需要的人少走弯路。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公益免费海撒能办,但要看地区政策。比如北京从2019年起就将海撒纳入基本殡葬服务免费项目,覆盖所有户籍居民;上海的“海上公祭”活动每年举办4-5次,全程免费;青岛、广州、杭州等城市也都有类似政策,针对本地户籍或长期居住的逝者开放。不过要注意,部分小城市可能还在试点阶段,所以第一步一定要“问对人”——直接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殡葬服务”专区,或者查当地民政局官网,就能知道本地有没有公益名额。

公益免费海撒现在能办理吗-1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办理流程,其实没想象中复杂。以北京为例:第一步,准备材料——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必须是殡仪馆出具的正规凭证)、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本、结婚证或社区开具的亲属关系函),还有一份手写的《海撒申请书》(说明逝者意愿和家属诉求);第二步,预约登记——带齐材料去户籍所在地的殡葬服务中心,或者通过“北京市民政局”公众号线上预约;第三步,等待通知——公益海撒一般是集体活动(每月1-2次),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周打电话确认时间和集合地点;第四步,现场办理——活动当天带齐身份证,跟着工作人员坐指定船只到渤海湾指定海域,完成海撒。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费用,甚至有些地区会免费提供可降解纸花、纪念证书。

还有几个注意事项要记牢,避免白跑一趟。一是“名额有限要趁早”——比如上海的公益海撒每次限20户,旺季(清明、冬至前后)可能要排1-2个月;二是“海域有规定”——不能自己找地方撒,必须是民政部门指定的生态海域(比如天津是渤海湾,深圳是大亚湾),避免影响海洋生态;三是“祭品要环保”——不能带塑料花、金属饰品,只能用鲜花、纸扎品或 biodegradable(可降解)的祭品,工作人员会提前提醒;四是“亲属人数有限制”——一般限2-3名直系亲属参与,避免船只超载。

公益免费海撒现在能办理吗-2

最后想分享一个真实故事:去年帮朋友小周办过公益海撒。他父亲是老海军,退休后总去海边钓鱼,走前说“死后要当‘海的士兵’”。小周一开始以为要花不少钱,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青岛有公益免费海撒。他带着父亲的火化证明和自己的身份证,去青岛市殡葬服务中心登记,半个月后就接到了通知。活动当天,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束菊花,船开到黄海青岛段海域,广播里放着《军港之夜》,小周把父亲的骨灰和菊花一起撒进海里,看着浪花把白色的花瓣卷向远方,他突然想起父亲说过“大海是最辽阔的家”——那一刻,没有昂贵的丧葬费,没有复杂的仪式,却把父亲的愿望圆得很满。

公益免费海撒的意义,从来不是“省钱”,而是让“回归自然”的愿望不再是“奢侈品”。如果家里有需要,不妨多问一句、多查一步——也许你念叨的“归海”,早就有政策在等你。毕竟,对逝者最好的怀念,从来不是堆在墓前的纸扎,而是帮他们去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