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身后事时,越来越多人把“海撒”放进了选项清单——让生命最后融入辽阔的大海,像从来没离开过一样。但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问:“骨灰撒在大海里要花钱吗?”今天就聊点实在的,把这个问题掰碎了说清楚。

大部分正规的海撒服务是要收费的,但不是“漫天要价”,费用主要花在三个“实在处”。第一是手续与协调成本。海撒不是“找个船扔下去就行”,需要提前向海事部门报备航线、确认安全抛撒区域,有些机构会帮忙代办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的核实与归档,这部分会收一点服务费;第二是交通与服务成本。海撒需要符合海事安全标准的专用船只(要避开商船航线、保证航行稳定),还有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比如给家属讲解海撒流程、主持简短的告别仪式、协助完成骨灰撒放动作,这些人力和船只的运营成本都会算进去;第三是物料成本。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现在正规海撒都会用可降解材料(比如玉米淀粉做的骨灰袋,3-6个月就能完全分解),还有祭祀用的鲜花、环保卡片,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支出。比如青岛某殡葬服务机构的海撒套餐约3000-5000元,包含船票、全程服务和可降解骨灰盒;上海类似服务大概4000-6000元,差别主要在船只大小和仪式细节上。

骨灰撒在大海里花钱吗-1

但你也别觉得“海撒一定得花钱”——很多地方有免费的公益海撒。比如北京市民政局每年清明、冬至前后会组织公益海撒,家属只需提前联系民政部门,提供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材料,就能免费获得船票、可降解骨灰盒和工作人员服务;深圳“生命之光”公益组织会联合海事部门开展免费海撒,甚至为困难家庭提供全程协助。这些公益活动不是“噱头”,是实实在在帮家属减轻负担,想申请的话,直接找当地民政部门(比如殡葬管理处)或正规公益组织就行,不用怕“没门路”。

还要提醒一句:海撒不是“随便撒”,得守规则。首先得合法——不能在禁航区、海洋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撒,不然会违反《海洋环境保护法》;其次要找正规机构——有些“野路子”中介打着“便宜海撒”的幌子骗钱,比如收了钱却把骨灰扔在近海浅滩,甚至用塑料盒,既伤感情又污染环境;最后得讲环保——不管花不花钱,一定要用可降解材料,别让最后一步变成对海洋的伤害。

说到底,海撒的费用从来不是“重点”,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你可以选付费的定制服务,让告别仪式更有温度;也可以选免费的公益活动,让生命融入集体的温暖。而最珍贵的,是那些我们爱的人,终于变成了海风里的咸湿气息,变成了海浪拍岸的声音——他们从来没走远,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陪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