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总有不少锦州人捧着亲人的骨灰盒站在海边,想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完成海葬。不是不想选更远的海域,只是总想着“离得近点,以后想起来还能常来看看”。其实找对锦州渤海湾最近的海葬点不难,这份揉进了烟火气的指南,或许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你。
锦州城区最近的官方海葬区域,就在凌海市娘娘宫镇南侧的渤海湾海域——从市区出发沿龙栖湾大道向南,过了娘娘宫镇政府再走5分钟乡间路,就能到专用的登船点。这段路不算长,大概40分钟车程,沿途能看到成片的盐田和归航的渔船,像极了亲人从前陪你赶海的日子。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这片海域水流稳定、远离主航道,既符合环保要求,也不会打扰到渔业生产,是民政部门早几年就划定的“定点区域”,也算给了家属一颗“定心丸”。
要找这个点不用瞎转悠,直接打锦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的电话最靠谱——他们会告诉你最近的海葬批次时间,还会提醒你提前准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和骨灰寄存证。要是怕记不住流程,也可以关注“锦州民政”公众号,里面有详细的预约入口和注意事项。我见过好几次海葬的场景:清晨6点登船,船身挂着素色的绸带,工作人员会把可降解的骨灰袋递给家属,等船开到预定海域,广播里会放一段轻缓的音乐,有人撒花瓣,有人轻声说“爸,到家了”,最后船鸣笛三声,海风把骨灰吹向海里,连浪花都带着温柔的样子。
其实很多人担心海葬“太简单”,但锦州这边的仪式里藏着不少温度。比如工作人员会提前准备好黄菊花,每袋骨灰配一束;比如船尾会留一块单独的区域,让家属单独和亲人说说话;甚至遇到有家属想放亲人喜欢的老歌,师傅会特意把音响调轻一点。还有一次,一位阿姨说老伴生前爱钓鲅鱼,船员特意把船往渔区偏了一点,说“让叔再闻闻鱼腥味”,在场的人都红了眼。
要提醒的是,海葬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得提前10天预约,因为每批海葬有固定人数,怕挤不下;得用可降解的骨灰盒,不然会污染海域,民政局门口的殡葬店就能买到;要是遇到大风天,船会延期,记得提前看天气预报。还有一点——别买那种塑料包装的鲜花,海风一吹就散了,不如带几支新鲜的勿忘我,沉到海里也能漂很久。
站在娘娘宫的海边,总能看到有人蹲在礁石上放纸船,船里装着花瓣和心里话。其实海葬从不是“失去”,而是把亲人的牵挂放进了渤海湾的每一朵浪里。下次再去,你或许会闻到熟悉的海风,看到远处的渔船,想起从前和亲人一起吃海鲜的晚上——原来最温暖的告别,从来都不是遥远的距离,而是找对那个“离心里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