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揉着眼睛翻手机天气预报,零下3度的数字刺得人缩脖子。5岁的小侄子扒着沙发背喊“要去看企鹅”,我盯着窗外光秃秃的树杈犯愁——海洋馆在郊区,路上得冻半小时,可馆里头会不会像冰窖?直到推开门的瞬间,暖风吹得我睫毛上的碎雪都化了,手里攥着的羽绒服突然成了累赘。

刚进大厅我还捏着把汗,结果小侄子已经挣脱我的手往鱼类区跑,拖鞋底擦过光滑的地砖,留下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热带鱼展区的玻璃墙泛着暖光,里头的神仙鱼摆着尾巴游得悠闲,我凑过去摸了摸玻璃,温温的像晒了一上午太阳的瓷砖。走到触摸池的时候更惊喜,小侄子蹲在池边扒着边缘摸海星,溅起来的水沾在手腕上,居然一点都不凉——旁边的工作人员笑着解释,池子里的水是恒温的,就算外面飘雪,也得保持在20度以上,不然海星会“缩成小肉球不肯动”。旁边的阿姨抱着刚会走的小孙子,掀开外套露出里面的薄毛衣,说“我家宝宝昨天来,在里头跑了俩小时,后背都出汗了,早知道就穿卫衣来了”。

冬天去海洋馆里头冷不冷-1

后来跟擦玻璃的饲养员闲聊,才懂了海洋馆的温度“藏着大学问”。热带鱼比如神仙鱼、蝴蝶鱼,得住在25到28度的水里,差一度都会蔫;企鹅馆虽然要模拟南极,但也得保持在5度左右——比外面的零下3度可舒服多了。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通道两侧的暖气片藏在绿萝叶子后面,热气顺着天花板的通风口慢慢绕圈,既不会闷得人喘不上气,也不会有冷风顺着裤脚钻进来。休息区的沙发旁摆着热饮机,卖奶茶的阿姨举着刚煮好的姜茶喊“来一杯?暖到肚子里”,我端着杯子坐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雪片飘得慢悠悠,里头的温度刚好裹着人,像裹了层刚晒过太阳的棉花被。

冬天去海洋馆里头冷不冷-2

最妙的是冬天的海洋馆人少。企鹅馆里没有平时的拥挤,我能蹲在玻璃前仔细看小企鹅的尖嘴巴,它歪着脑袋跟我对视,突然扑棱着翅膀往我这边跑,圆滚滚的身子撞在玻璃上,惹得我笑出了声;海豚表演场的前排空着大半,我选了个离水池最近的位置,海豚跳起来的时候溅了点水在胳膊上,居然是温温的——饲养员说,冬天海豚更爱动,“不用躲太阳,精力都用来玩了”。小侄子举着刚买的企鹅玩偶,追着海豚的影子跑,直到表演结束还拽着饲养员的衣角问“明天还能来跟企鹅玩吗?”

走的时候我把羽绒服搭在胳膊上,小侄子的脸蛋红扑扑的,手里攥着没喝完的热可可,嘴里念叨着“企鹅的脚是橙色的”。风卷着雪片扑在脸上,我却想起馆里的暖光、海豚的叫声,还有小侄子跑起来时飘起来的衣角——原来冬天去海洋馆,根本不是“遭罪”,是躲在暖房里看另一个世界的热闹。那些担心“冷”的念头,早就被馆里的暖气、鱼群的游动、小企鹅的憨态,冲得烟消云散了。

冬天去海洋馆里头冷不冷-3